中國茶業2022年度十大事典由廣州茶博會聯合《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中國茶商》、《亞太茶業》全媒體、茶點西西網、《中國茶業用品》、興茶傳媒、《茶訊茗邊》、《云南經濟日報》、《茶道新生活》、《茶藝·普洱壺藝》、天下茶友網、是茶文化、羊城晚報、南方農村報、佛山日報、中展傳媒等媒體聯合評選。本屆【媒眼看國茶】合作伙伴:泛茶。
中國茶業2022年度十大事典 Part.1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 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習近平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于弘揚中國茶文化很有意義。要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鑒,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中國茶業2022年度十大事典 Part.2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給茶產業帶來有益啟示
2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即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19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一號文件鞏固提升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提高脫貧人口家庭經營性收入;鼓勵各地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繼續支持創建一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大力發展縣域范圍內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推動形成‘一縣一業’發展格局;推進智慧農業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應用。今年的一號文件不少內容都給茶產業帶來了啟示,值得每一位從業者學習和借鑒。
中國茶業2022年度十大事典 Part.3
以茶葉品牌冠名的衛星發射成功
2月27日,“安溪鐵觀音一號”衛星(簡稱“安鐵一號”)在海南省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這顆衛星是福建安溪運用衛星遙感技術,進行數字產業化探索的首個重大舉措。4月30日11時30分,“安溪鐵觀音二號”衛星發射成功。這是繼今年2月27日“安溪鐵觀音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后,安溪縣在建設空天大數據產業鏈和商業航天領域的又一個里程碑。
“安鐵一號”是針對安溪鐵觀音茶葉的生長進行全流程監測。衛星時刻盯著地面,對茶園中每一株茶樹的長勢進行監測,并進行病蟲害監測、茶樹生命周期的質量溯源,為鐵觀音茶葉的品質、鐵觀音品牌的“硬實力”提供保障。此外,“安鐵一號”還可以應用服務在自然資源監測、城市變化監測、海洋監測、自然災害監測、生態環境監測、森林火災監測等方面。
“安溪鐵觀音二號”同“安溪鐵觀音一號”衛星實現對地組網觀測的能力,可為福建省及全球客戶提供自然資源監測、城市精細管理、精準農業、數字茶園、智慧海洋、應急防控及全球重點目標變化監測等領域的空天大數據服務。
中國茶業2022年度十大事典 Part.4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5月20日,“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正式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是以傳統鐵觀音品種選育、種植栽培、采制工藝和茶文化等為核心的農業生產系統,并涵蓋該系統在生產過程中孕育的生物多樣性、發揮的生態系統功能、呈現的人文和自然景觀特征,已成為中國茶產業的突出代表和符號。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使安溪又一次走向了世界。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具有顯著的全球重要性,主要體現在首創了烏龍茶制作技術和茶樹“短穗扦插”繁殖技術,豐富了世界茶葉種類和茶樹繁殖技術;發現了鐵觀音茶樹品種,至今仍保留有鐵觀音母樹,豐富了世界茶樹基因庫;茶樹的生態種植管理模式,對全球山區生態農業建設具有示范作用;茶文化傳承模式為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提供借鑒。
中國茶業2022年度十大事典 Part.5
福鼎白茶種子開啟太空之旅
6月5日,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二F遙十四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此次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搭載項目中的實驗材料中包括“福鼎大白茶"、“早春二月2號"、“奶香白茶1號”等3個茶樹種子實驗材料,這些福鼎白茶種子將在太空云游180多天,擬通過太空高強度幅射產生誘變,對適制白茶品種進行科學試驗。
中國茶業2022年度十大事典 Part.6
極端高溫干旱災害下多省茶園受災嚴重
7月以來,全國主要茶區,包括浙江、湖北、湖南、福建、江西省等經歷了一次大面積、長時間遭受極端高溫干旱氣候災害,對茶園生產造成極大危害。遭受重度危害的茶園,茶樹蓬面出現老葉和嫩葉枯焦脫落、形成光桿枝、多數枝條枯死,但主干未完全枯死,需重修剪或者臺刈,這會對來年的春茶產量造成影響。
中國茶業2022年度十大事典 Part.7
農業農村部:將推動建立茶葉分等分級評價體系
8月24日,農業農村部網站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4910號建議的答復》稱,將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等有關部門,推動建立茶葉分等分級評價體系。
由于我國茶區跨度大,產地生態環境復雜多樣,茶產品品類豐富,消費者喜好差別較大,茶葉品質和營養特征指標尚未形成體系,茶葉品質成分數據庫尚在建設。農業農村部將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等有關部門,加強茶葉綜合評價標準制修訂工作前期調研及評估,圍繞區位優勢、產品功能,研究不同產區、不同工藝、不同原料和不同產品的品質指標,推動建立茶葉分等分級評價體系,構建茶葉品質成分數據庫,著力構建全要素、全鏈條、多層次的茶葉全產業鏈標準體系。積極推進茶葉國際標準化工作,提升我國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
中國茶業2022年度十大事典 Part.8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修訂
9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由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修訂通過并公布,修訂后為八章八十一條,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完善監管主體的法律責任,與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作了銜接。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重大。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圍繞強化地方政府和生產經營者責任作出修改和完善,為生產經營活動達到相關標準,列明了風險管理和標準制定、產地、生產、銷售、監督管理、法律責任,有利于推進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
中國茶業2022年度十大事典 Part.9
國際標準《烏龍茶-定義與基本要求》全球發布
9月7日,由我國主導研制的烏龍茶國際標準ISO20716:2022《烏龍茶——定義和基本要求》近日經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批準后正式發布,該標準是我國牽頭提出、制定并正式發布的首個產品類茶葉國際標準。
該標準的發布實施,是我國在茶葉產品國際標準化工作領域的重大突破,將有效提升我國在烏龍茶國際貿易與交流上的話語權,促進烏龍茶消費與貿易。
中國茶業2022年度十大事典 Part.10
八個茶品牌上榜2022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名單
10月11日,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加快農業品牌打造,按照《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2022—2025年)》總體部署,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2022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工作。其中,三大類茶(綠茶、紅茶、白茶)的8個茶產品品牌上榜,包括西湖龍井、信陽毛尖、都勻毛尖、黃山毛峰、恩施玉露、正山小種、宜興紅、福鼎白茶。